【納豆完整指南】納豆的歷史、特徵、種類&推薦吃法一篇掌握

【納豆完整指南】納豆的歷史、特徵、種類&推薦吃法一篇掌握

更新 :
作者 : 好運日本行

以獨特氣味與黏稠口感為特色的「納豆」,是深深植根於日本飲食文化的代表性食物。
在日本,納豆可以說是早餐不可或缺的經典料理,常與白飯一同食用。
本篇將從多角度介紹納豆,包括其概要與歷史、種類以及推薦的食用方式等。
讀到最後,相信你對納豆的印象將有所改變,甚至會想親自嘗試看看。

深植於日本飲食文化的「納豆」

納豆是一種以大豆為原料,透過納豆菌(枯草菌)發酵製成的食品。
將大豆充分蒸煮後冷卻,再以稻草包裹,置於適宜環境下發酵約一日,天然存在的納豆菌便會繁殖生成納豆。這是傳統製法,如今多以人工培養的納豆菌製作。
納豆大致分為「拉絲納豆」與「鹽辛納豆(寺納豆)」兩類,一般僅稱「納豆」時,通常是指「拉絲納豆」。
自古以來,納豆便是日本日常飲食中的傳統食品,但因黏稠的口感與獨特的強烈氣味,即使在日本人當中,也有不少人難以接受。
特別是在西日本地區,不愛吃納豆的人相對較多。
過去納豆常作為魚或蔬菜等的替代營養來源,但在日本西側魚類容易取得,因此並未形成食用納豆的習慣。
這樣的歷史背景,被認為正是如今西日本地區仍有許多人不喜歡納豆的原因。

食用納豆可期待的健康功效

納豆以營養均衡、健康效益高而聞名。
其主要營養素包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K2、維生素B群、鈣,以及納豆特有的酵素——納豆激酶(Nattokinase),一次即可攝取多種能量,正是其特色。
這些營養素被期待能在維持骨骼健康、防止血栓、改善腸道環境、促進疲勞恢復等方面發揮作用。
既簡便又低卡路里,卻能同時含有如此豐富營養的單一食品幾乎找不到。
建議不經加熱、生食納豆,更能有效攝取其完整營養。

營養均衡且具高度健康價值的食品——納豆
營養均衡且具高度健康價值的食品——納豆

拉絲納豆的種類

「拉絲納豆」依形狀、製作方式與豆粒大小可分為數種。
以下介紹最常見的3種「拉絲納豆」。
即使同屬同一類型,其特色也有所不同,請作為購買或食用時的參考。

1. 丸大豆納豆

「丸大豆納豆」是不去皮,將整顆大豆蒸煮後製成的最常見納豆。
能完整保留大豆的鮮味與濃郁口感,越嚼越能感受到豆子的甘甜。
因為帶皮,口感更有彈性,能享受「正在吃豆子」的紮實感。
依使用大豆的大小,又細分為「大粒大豆(7.9mm~9.1mm)・中粒大豆(7.3mm)・小粒大豆(5.5mm)・極小粒大豆(4.9mm)」。
另外,依照大豆品種與納豆菌不同,氣味與風味也會有所差異,再加上搭配的醬汁種類,品項極其豐富。
日本人普遍偏好小粒,在家庭中常食用「小粒大豆・極小粒大豆」。
不論哪一種大小,營養價值差異不大,依個人口味選擇即可。

也有依粒徑大小劃分的分類方式
也有依粒徑大小劃分的分類方式

2. 切粒納豆

「切粒納豆」是將大豆碾碎並去皮後,再接種納豆菌發酵製成的納豆。
比起整粒大豆納豆,顆粒更小,外觀也更細碎。
由於去除了豆皮,納豆菌能更廣泛附著,因此比整粒納豆更容易感受到鮮味。
具有較強的黏性與滑順口感,常被應用於壽司納豆卷、拌菜等各式料理。
其獨特氣味也相對較淡,加上消化吸收良好,特別適合初次嘗試納豆的人、小朋友或外國人。

顆粒比整粒大豆納豆更小的切粒納豆
顆粒比整粒大豆納豆更小的切粒納豆

3. 五斗納豆

「五斗納豆」是在切粒納豆中加入鹽與麴,再經過發酵與熟成而成的納豆。
作為山形縣置賜(米澤)地區自古流傳的保存食,其名稱由來據說是因為最初製作時使用了可容納五斗(約90公升)的大木桶來醃製納豆。
如今多以「雪割納豆」的商品名販售。
外觀更接近味噌而非一般納豆,具有濃烈的鹹味與發酵帶來的濃郁旨味,無需添加醬汁或醬油即可直接食用。
不論作為白飯的配菜或搭配酒類的小食都深受歡迎,應用範圍廣泛也是其魅力之一。

傳承自山形縣置賜地區的傳統保存食——五斗納豆
傳承自山形縣置賜地區的傳統保存食——五斗納豆

納豆的起源

關於納豆的起源眾說紛紜,但確切的起源至今仍不明朗。
其中,被認為較有力的是「八幡太郎義家說」。
據傳在平安時代末期,武將源義家在東北遠征時,將煮好的大豆用稻草包裹保存,結果自然發酵並產生黏絲。
這被視為發現棲息於稻草中的納豆菌(枯草菌)能自然發酵大豆的契機。
當時士兵實際食用後,覺得味道不錯並能充作糧食,後來逐漸傳播至農民之間。

此外,也有學說認為在此之前,東亞各地早已存在發酵大豆食品,甚至在彌生時代(約前10世紀~後3世紀中期)就已經有類似納豆的食物。
無論哪種說法,都與「煮豆」與「稻草」密切相關。也正是這樣的偶然,促成了納豆在日本獨自發展並流傳至今。

關於納豆起源的各種說法皆指出,煮豆與稻草是共同要素
關於納豆起源的各種說法皆指出,煮豆與稻草是共同要素

納豆從誕生到普及於日本庶民間的歷史

「納豆」一詞首次出現在文獻中,是平安時代中期的《新猿樂記》。
據說文獻中記載的納豆屬於不會拉絲的鹽辛納豆,多半由寺院製作。
其中較有力的說法是,因為在僧侶的廚房「納所」製作的「豆料理」,逐漸被稱為「納豆」。(※此說法仍有不同見解)

另一方面,拉絲納豆則首次出現在室町時代的《精進魚類物語》中。
到了江戶時代中期,納豆已經普及至一般庶民的餐桌。
逐漸地,在早餐食用納豆的文化也隨之擴散,當時還有「納豆販」沿街叫賣。
近代之後,製作方式從以稻草發酵轉變為更衛生的包裝與機械製造,保存性與流通性大幅提升,納豆也因此成為全國普遍的食品。

在現代,納豆已成為日本人家庭早餐的經典餐點之一
在現代,納豆已成為日本人家庭早餐的經典餐點之一

日本人常見的納豆吃法

最基本的吃法是將納豆與附帶的醬汁、芥末混合攪拌後,澆在白飯上享用,稱為「納豆飯」。
據說攪拌納豆會讓黏稠成分混入空氣,增添鬆軟滑順的口感。
混合的次數並不會影響營養價值,也沒有絕對標準,可依個人喜好決定。
若對氣味感到不適,可以加入醬油或山葵等調味料來改善風味。
此外,雖因地區或個人習慣有所差異,但如將納豆鋪在吐司上的「納豆吐司」、或加入味噌湯中的「納豆湯」等吃法,也廣受歡迎。

食用前好好攪拌納豆,能讓口感更佳
食用前好好攪拌納豆,能讓口感更佳

加點配料更美味

日本人在吃納豆時,不僅加上附帶的醬汁或醬油,還會再加入其他調味料或食材來增添風味。
只要稍加工夫,風味與口感就能大大提升,與單純食用相比能享受截然不同的美味。
以下整理了5種從經典到創意的加料範例。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食材與納豆相性良好,找到自己喜歡的搭配會讓你更愛上納豆。

切碎蔥花
最經典的加料方式。能增添清脆口感與清香,並有助於疲勞恢復。
雞蛋(生蛋或溫泉蛋)
讓口感更滑順柔和,並減輕納豆的獨特氣味。
泡菜
兩種發酵食品完美結合,微辣滋味讓人更下飯,也有助於調整腸道環境。
吻仔魚
增加鮮味與鹹香,營養價值更高。
蘿蔔泥
能突顯納豆風味,清爽易食。若再搭配切絲紫菜,更添海味香氣與鮮美。
蔥的辛香與氣味,與納豆的獨特風味相得益彰
蔥的辛香與氣味,與納豆的獨特風味相得益彰

享受加入納豆的創意料理

不少日本人也喜歡用納豆製作各種創意料理。
雖然納豆本身味道獨特,但只要稍加巧思,就能應用於各式料理中,不僅能提升鮮味,還能增加營養價值。
以下整理了幾道代表性的納豆改良料理介紹給大家。

納豆炒飯
炒得香氣四溢的米飯與納豆鮮味完美融合,是經典的創意料理。
納豆義大利麵
將煮好的義大利麵拌入納豆、醬油、奶油與蔥花,清爽又健康的和風佳餚。
納豆蛋包
蓬鬆雞蛋與納豆的濃郁風味絕妙搭配,非常適合早餐的高營養料理。
納豆焗烤
白醬與起司的濃厚滋味融合納豆鮮味,意外卻美味的一道料理。
油豆腐納豆披薩
將烤得酥脆的油豆腐當作餅皮,鋪上納豆與起司後烘烤,簡單易做,適合當下酒菜。
納豆的黏稠與顆粒感,與義大利麵的口感堪稱絕配
納豆的黏稠與顆粒感,與義大利麵的口感堪稱絕配

享受多樣化的納豆風味零食

在日本,更有許多以納豆製作或加入納豆風味的各式零食。
例如,將納豆直接乾燥製成的脆口零食,保留納豆獨特香氣與黏性,同時更容易入口。
再如將納豆粉揉入麵糰所製成的餅乾、仙貝,帶有淡淡鹹味與濃郁滋味。
此外,還有與巧克力、焦糖結合的甜點系商品,別具創意,也意外受到喜愛。
這些零食不僅美味滿足,還能輕鬆攝取納豆的營養,兼具健康特點。
由於口感接近實際食用納豆,對納豆有抗拒感的人,不妨先從零食開始嘗試。

令人上癮的「手卷納豆」零食,也是人氣的下酒點心
令人上癮的「手卷納豆」零食,也是人氣的下酒點心

甘納豆也是納豆嗎?

不少人可能會以為甘納豆就是納豆風味零食的一種,其實兩者完全不同。
納豆是「以大豆發酵製成的食品」,而甘納豆則是「以砂糖熬煮後乾燥而成的和菓子」。
「甘納豆」這個名稱的由來,是仿照鹹納豆——而取名為「甘名納糖」,因此與發酵食品的納豆並無關聯。

在日本深受大人所喜愛的和菓子「甘納豆」
在日本深受大人所喜愛的和菓子「甘納豆」

讓納豆更容易入口的搭配方式

對於不習慣或從未吃過的人來說,納豆特有的氣味與黏稠口感常令人卻步,直接單吃門檻較高。
不過,只要稍加改良料理,就能弱化外觀與口感的衝擊,使其更容易被接受。
前面介紹的創意料理就是一例,這裡再補充3種搭配方式。
雖然感受因人而異,但相較單吃納豆,這些吃法更能輕鬆嘗試。
若想克服對納豆的排斥,不妨試試以下幾道料理。

納豆咖哩
香辣咖哩中融入納豆的柔和鮮味與濃厚口感,層次更豐富,意外地極為契合,甚至讓人上癮。
納豆韭菜煎餅
外脆內嫩的口感讓人忽略納豆的黏稠感,加入起司或泡菜還能減輕氣味。
納豆蓋飯
將納豆與雞絞肉、長蔥、生薑一同翻炒,最後加上生蛋,營養均衡,即使食欲不振時也很適合。
納豆的鮮味與咖哩香料相得益彰,堪稱絕配
納豆的鮮味與咖哩香料相得益彰,堪稱絕配

在超市或便利商店也能輕鬆買到的納豆

納豆在日本全國各地都能輕易取得,能隨時享用正是它的魅力之一。
主要在超市或便利商店販售,通常以圓形或方形小盒包裝,3~5盒成組出售。
價格多在每組100日圓左右,相當便宜實惠。
由於餐廳或飲食店的菜單上較少見到納豆,若造訪日本,建議可在超市或便利商店購買,或是在飯店的早餐自助餐中嘗試看看。

能輕鬆食用的盒裝納豆
能輕鬆食用的盒裝納豆

日本竟然還有「納豆之都」?

納豆產量在日本全國第一的茨城縣水戶市,就被稱為「納豆之都」。
在江戶時代,水戶藩(現今的水戶市)曾推廣大豆種植,奠定了盛行納豆製作的基礎,也利於原料的穩定供應。
進入明治時代,水戶市的笹沼清左衛門創立了「天狗納豆」,並確立了納豆的製造技術。
1889年水戶鐵道(現JR水戶線)開通後,車站前廣場開始販售小粒納豆作為土產與水戶名物,迅速受到歡迎並享譽全國。
如今的水戶市,不僅是納豆的重要產地,還舉辦各種與納豆相關的活動與設施,全城共同推廣納豆文化,讓納豆不只是一種食品,更成為市民所喜愛的地域象徵。

納豆之都的必吃名物「水戶納豆」

「水戶納豆」是茨城縣水戶市最具代表性的特產之一。
由前述的笹沼清左衛門將獨創的「天狗納豆」商品化後,老舖延續了這份傳統,其特色在於高品質與濃厚風味。
選用國產優質小粒大豆,更容易與白飯拌合,並能展現與其他納豆不同的強黏性與深厚旨味。
至今仍有運用職人技藝手工製作、以稻草包裹的納豆深受喜愛,也是觀光伴手禮的人氣商品。
目前市內共有4家納豆製造商,各自生產不同種類與風味的「水戶納豆」。

水戶車站前設有納豆造型的裝置藝術
水戶車站前設有納豆造型的裝置藝術

想品嚐水戶納豆,推薦「水戶元祖天狗納豆」

創業於明治43年(1910年),擁有逾110年歷史的老舖所製作的水戶名物。
其商品系列包括:以傳統製法製成、能享受適度嚼勁的「稻草納豆」、方便食用的「盒裝納豆」、加入切乾蘿蔔的「碎肉風納豆」、以及濃縮旨味的「乾納豆」。

老字號納豆品牌,堅持使用精選食材與傳統製法的水戶名產
老字號納豆品牌,堅持使用精選食材與傳統製法的水戶名產

日本真的有「納豆之日」嗎?

日本不僅有「納豆之都」,還設立有「納豆之日」。
1981年,因大阪京都關西地區納豆消費量不高,為了推廣消費,關西納豆工業協同組合將7月10日訂為「納豆之日」。最初僅在關西地區流行,但在1992年,全國納豆工業協同組合聯合會重新將7月10日正式制定為納豆之日,此外逐漸廣為日本各地所知。
與關西相反,福島縣的納豆消費量居全國前列,每逢納豆日,當地超市等還會舉辦納豆特賣活動。

每年7月10日是「納豆之日」
每年7月10日是「納豆之日」

納豆的常見問題

Q

納豆的起源是?

A

納豆的起源尚不明確,眾說紛紜。其中較有力的一種說法是平安時代末期的「八幡太郎義家說」。

Q

納豆一天的建議攝取量是多少?

A

雖然沒有明確標準,但一般以每天1盒為參考即可。需注意食用過量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Q

為什麼要攪拌納豆?

A

透過攪拌,黏稠成分會混入空氣,據說能讓口感更鬆軟、風味更佳。
此外,攪拌次數並不影響營養價值。

結語

以上從納豆的起源、種類及推薦的吃飯為主軸,為大家詳盡介紹了深受日本家庭所喜愛的納豆。
納豆不僅是一種食材,更持續作為支撐日本人健康的食品存在。
依照人與地區不同,風味與吃法也各異,這正是其魅力所在,也映照出日本獨特的飲食文化與多樣性。
雖然納豆因獨特的氣味與黏性讓不少人感到排斥,但這同樣是它的特色之一。
若你還沒嚐試過納豆,不妨鼓起勇氣品嚐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