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時代

日本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律令國家的時代。

更新 :

從西元592年推古天皇即位至西元710年遷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這段時期被稱為「飛鳥時代」。
隨著佛教傳入日本,各種文化、政治模式及思維方式也不斷湧入,致使日本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也是在飛鳥時代,日本國家推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強國力的改革措施,並制定了以天皇為中心的制度和憲法。
本篇為大家介紹在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律令國家的過程中,日本社會結構的變革及文化發展的軌跡。

歷史指南

  • 開始建立以聖德太子為中心中央集權國家。
  • 成為確立律令國家起點的「大化革新」開始。
  • 日本經歷第一次遠徵。
  • 為爭奪皇位繼承權的「壬申之亂」爆發。
  • 推行一系列旨在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律令國家的政策。
  • 建造各種寺廟,以加深對佛教的信仰。

飛鳥時代的歷史脈絡

說到飛鳥時代就不得不提起日本歷史上頗為有名的人物「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是日本飛鳥時代著名的政治家、佛法弘揚者。歷史上有許多關於聖德太子的傳說,他對日本最卓越的貢獻是為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律令國家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
回顧以佛教文化的傳入和聖德太子所推行的政策為契機,日本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為創建律令國家而走過的艱難歷程,會令人對日本的歷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佛教的傳入,以及聖德太子為創建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所推行的政策

飛鳥時代傳入日本的佛教文化
飛鳥時代傳入日本的佛教文化

佛教從古墳時代末期到飛鳥時代初期傳入日本,佛教在政治及社會各領域的滲透引發了朝廷內不同勢力的權力鬥爭。在握有實權的豪族之間,因該不該接納佛教的不同主張而產生了「崇佛派」與「排佛派」的對立局面,隨即發展為朝廷內部的權力之爭。
在日益激化的權力鬥爭中,崇佛派的蘇我馬子崛起。推古天皇在朝廷中最有權勢的蘇我馬子支持下成為日本第一位女天皇,拉開了飛鳥時代的帷幕。

為了身為女性的推古天皇不被人當作傀儡,朝廷設立輔政職位,並任命聖德太子為攝政王。聖德太子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充分利用蘇我馬子和推古天皇的權利,開始實施一系列旨在增強國力的改革。

為了聚集有才幹的官員,並讓他們有效地為天皇及國家盡力,聖德太子親自製定「憲法十七條」及「冠位十二階」作為執行國政的基石。 「憲法十七條」主要內容為對官僚和貴族的道德規範及工作行為的制約。 「冠位十二階」是根據官員的才能和功績分別授予十二種官位的制度。

為了與在當時擁有優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的隋朝(中國)進行交流,聖德太子派遣使者前往中國。這些使者被稱為「遣隋使」,一同前往的還有許多留學生和僧侶。

創建律令國家的起點「大化革新」

密談大化革新之新計畫的地方 談山神社
密談大化革新之新計畫的地方 談山神社

在壯志未酬的聖德皇太子去世後,繼承「蘇我馬子」大臣之位的「蘇我蝦夷」和其子「蘇我入鹿」掌握了朝廷的實權。
執掌大權後,父子二人對天皇表現出明顯的不敬之舉,從而引起朝廷內部對蘇我氏的不滿。
在皇族與貴族階層等對蘇我氏的不滿情緒達到高潮之際,以中臣鐮足和中大兄皇為首的反蘇我氏勢力發起了「乙巳之變」。中臣鐮足和中大兄皇在皇居內刺殺蘇我入鹿,逼迫蘇我蝦夷自殺,一舉消滅蘇我氏家族。

在「乙巳之變」中發揮核心作用的中臣鐮足和中大兄皇,率領曾在中國(隋唐)學習政治和文化的回國留學生,進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旨在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並在改革過程中建立了將全國所有的土地和民眾歸屬天皇,並向天皇提交賦稅的制度。
以「乙巳之變」為契機而開始的一系列政治體制的改革被稱為「大化革新」,成為創建中央集權制的律令國家的起點。

日本的首次遠征「白村江之戰」

建在九州的金田城
建在九州的金田城

正值日本致力於建立中央集權國家之際,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促使日本經歷了第一次遠徵。
大唐及新羅聯軍(朝鮮半島東南部),以武力入侵百濟(朝鮮半島西南部)。百濟在戰敗後,派遣使者向關係密切的日本求助。然而,答應百濟的請求就意味著將與大唐和新羅為敵。
起初,齊明天皇有些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增援。因為唐朝是東亞地區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大國,如果戰敗,不僅百濟,日本也將危在旦夕。
但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如果日本能戰勝大唐和新羅,就能讓百濟成為自己的屬國。

最終,齊明天皇做出了派遣遠徵軍,援助百濟復國軍的決定。齊明天皇親率大軍出京,但卻在行軍途中病逝。齊明天皇駕崩後,其子中大兄皇子繼承遺志,以日軍大將的身份帥軍遠徵,打響了日本的第一次對外戰爭「白村江之戰」。
作為援軍渡海作戰的日軍在大唐、新羅聯軍強烈的打擊下慘遭失敗。

白村江之戰失敗後,日本退守本土。成為天智天皇的大兄皇子採取了各種防禦措施來保護日本免受大唐的入侵。為了確保國防所需人員及預算,編制了全國性戶籍「庚午年籍」,並不惜國力在九州沿岸修建水城,佈置兵力。甚至將首都遷到近江大津宮,因為這裡是一個被琵琶湖和群山環繞的天然堡壘。
然而,唐朝與新羅的關係日益惡化,在白村江之戰過了二年之後,兩國之間便爆發了新的戰爭。國際局勢的變化使日本脫離了來自海外的威脅。

古代日本最大規模的內戰「壬申之亂」

「壬申之亂」的決戰地瀬田唐橋
「壬申之亂」的決戰地瀬田唐橋

壬申之亂是飛鳥時代為爭奪皇位繼承權而發生的內戰。天智天皇希望將皇位傳給長子大友皇子。但是,按照當時的皇位繼承傳統慣例,胞弟大海人皇子才是合法的繼承人。
獲悉天智天皇意圖的大海人皇子自覺身處險境,因此拒絕繼位,自請遷至奈良縣吉野,過起了隱居生活。

天智天皇死後,大友皇子即位,年僅24歲,是為弘文天皇。弘文天皇與近臣盟誓,決心除掉大海人皇子以穩固皇位。
為了自保的大海人皇子在地方豪族的支持下舉兵迎戰,發動「壬申之亂」。 「壬申之亂」規模相當宏大,堪稱日本古代最大的內戰。

一場大規模的內戰以大海人皇子的勝利而告終,大友皇子被迫自殺。
之後,大海人皇子正式即位,成為天武天皇。他將皇后和皇子安置在國家權利的核心職位上,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

「壬申之亂」的勝利也極大地消弱了威脅天武天皇的豪門權貴的勢力。而曾經作為盟友的地方豪族也不具備威脅皇權的力量,靠武力奪得皇位的天武天皇成為日本至高無上的存在。

律令制國家的誕生

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的合葬陵
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的合葬陵

天武天皇繼續鞏固和發展「大化革新」的政策,極力推進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建設。他在執政期間,引入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以加強對土地和人民的統治權。並制訂了相當於現代的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等法律條文來作為制約民眾的行為準則。

天武天皇去世後,由持統皇后繼承皇位。臨朝稱制的持統天皇繼續推行改革政策,在逐步穩定了日本的律令制度之後,立女兒為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將都城遷至以唐朝長安城為藍本而建造的平城京,作為以律令制為基礎的政治中心,日本歷史從此進入奈良時代

飛鳥時代的文化

由於受到百濟、高句麗和中國,以及印度等其他國家文化的影響,飛鳥時代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國際性特徵。
飛鳥時代的文化,依不同時期可分為兩種文化。即:隨著佛教的傳入而展開的「飛鳥文化」,以及大化革新之後時期的「白鳳文化」。
本篇將透過兩種文化所具有的特徵來介紹飛鳥時代的文化。

深受各種國家文化和技術影響的「飛鳥文化」

堪稱飛鳥文化代表的「法隆寺」
堪稱飛鳥文化代表的「法隆寺」

從早期佛教文化傳入到大化革新為止這一時期的文化被稱為「飛鳥文化」。
「飛鳥文化」的特徵為不僅具有濃鬱的佛教色彩,而且佛像及建築物的風格也深受印度、波斯、希臘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影響。

通過遣隨使和百濟,不僅為日本帶來了佛教,還帶來了建築、土木、園林、雕刻、繪畫、工藝品和表演藝術等各種文化。同時,除了佛教之外,道教等宗教信仰及儒教文化也一起傳入日本。

飛鳥文化是佛教文化鼎盛的時代,以法隆寺和五重塔為中心,象徵飛鳥文化的「西院伽藍」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造結構建築群。寺內還收藏了眾多佛像和佛具。法隆寺金堂內供奉的本尊「釋迦三尊像」、百濟觀音堂的「百濟觀音像」、大寶藏院的佛龕「玉蟲廚子」等都是飛鳥文化的代表作。

進一步加深佛教信仰的「白鳳文化」

代表白鳳文化的金堂藥師三尊像
代表白鳳文化的金堂藥師三尊像

從大化革新到遷都平城京為止的期間,在藤原京一帶蓬勃發展的文化被稱為「白鳳文化」。
當時為了加深國家對佛教的信仰,修建了各種寺廟,並製作了許多尊佛像。其中以藥師寺金堂的「藥師三尊像」,以及興福寺的「銅造佛頭」最為著名。

白村江之戰後,大批百濟的貴族、文人亡命日本,天智朝以後,朝廷統治階層開始盛行創作漢詩文。
受漢詩文影響,日本自古的口傳歌謠也改為以五音、七音節為基礎的長歌及短歌形式。從 7 世紀起,開始使用漢字來表記日文,形成了正式的和歌創作。貴族中湧現出和歌詩人,日本文學的雛形也由此誕生。

能體驗飛鳥時代文化的景點

日本至今仍保留著許多飛鳥時代的佛教藝術品、佛像以及古墳等文物,並作為國寶、重要文化財產及特別史蹟向公眾開放。
其中包括供奉著活躍於飛鳥時代的天智天皇的神社。
對飛鳥時代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前往這些可以感受飛鳥時代文化的地方看看。

可以感受飛鳥時代佛教美術之魅力的「奈良國立博物館」

奈良國立博物館於1895年作為日本第二家國立博物館開館。以從飛鳥時代至鎌倉時代期間的日本佛教美術為中心,主要展示佛像和其他文物及許多國寶及重要文化財產。
博物館位於奈良公園一隅,周邊有東大寺、興福寺和春日大社等熱門景點,可以在優雅靜謐的環境中領略佛教美術的魅力。

境內保留有飛鳥時代大臣古墳的「安倍文殊院」

安倍文殊院是日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西元645年大化革新之際,身為左大臣的安倍倉梯麻呂作為「安倍家的氏寺」創建了這座寺廟。
境內的「西古墳」是建於飛鳥時代的國家特別史蹟。據傳是安倍倉梯麻呂的陵墓,內部保留著645年創建當時的原狀,非常珍貴,其建築技術之美被譽為日本第一。

供奉著飛鳥時代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天智天皇的「近江神宮」

近江神宮坐落於近江大津宮遺址之上,這裡從 667年起曾作為日本的首都長達五年之久。供奉著日本第38代天智天皇。他曾以中大兄皇子的身份參與大化革新,將首都從奈良的飛鳥遷到近江的大津宮。
近江神宮是全國16座敕祭社之一,每年4月20日的例行祭禮之際,皇居都會以天皇陛下的名義派遣使者執掌慶典儀式。

照片

  • 代表飛鳥時代的法隆寺五重塔

    代表飛鳥時代的法隆寺五重塔

  • 飛鳥時代傳入日本的佛教

    飛鳥時代傳入日本的佛教

  • 密談大化革新之新計畫的地方 談山神社

    密談大化革新之新計畫的地方 談山神社

  • 建在九州的金田城

    建在九州的金田城

  • 「壬申之亂」的決戰地瀬田唐橋

    「壬申之亂」的決戰地瀬田唐橋

  • 堪稱飛鳥文化象徵的「法隆寺」

    堪稱飛鳥文化象徵的「法隆寺」

  • 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的合葬陵

    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的合葬陵

  • 代表白鳳文化的金堂「藥師三尊像」

    代表白鳳文化的金堂「藥師三尊像」

歷史沿革

西元592年
崇峻天皇遇刺,推古天皇即位。
西元593年
聖德太子出任攝政王
西元603年
制定冠位十二階
西元604年
制定憲法十七條
西元607年
派遣「遣隋使」小野妹子出使中國,向隋天子遞交國書。
西元645年
以中大兄皇為首的反蘇我氏勢力發起「乙巳之變」,一舉消滅蘇我氏家族。
西元653年
遣唐使啟程
西元663年
日軍在白村江之戰中被大唐新羅聯軍擊敗。
西元672年
爆發「壬申之亂」
西元673年
天武天皇即位
西元690年
持統天皇即位
西元701年
制定大寶律令
西元708年
重建法隆寺
西元710年
遷都平城京